婺源理坑景区

副标题:建筑艺术博览园理坑 门票:60元/人 开放时间:07:00--18:30 季节推荐:作为人文景观,四季皆可游览(注:3-4月的婺源油菜花景致最为好看) 电话:0793-7243560 简介:婺源理坑原名理源,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。建村于北宋末年,村人好读成风,崇尚“读朱子之节,服朱子之教,秉朱子之礼”,被文人学者赞为“理学渊源”。百年来这偏僻山村,秉承勤学苦读之风,人才辈出,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,大理寺正卿余启元,司马余维枢,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,进士16人,文人学士92人,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,其中5部78卷被列入《四库全书》,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。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“官厅”,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“天官上卿”,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、工部尚书余懋学的“尚书第”,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“司马第”,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“诒裕堂”,还有花园式的“云溪别墅”,园林式建筑“花厅”,颇具传奇色彩的“金家井”。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、飞檐戗角、“三雕”工艺精湛,布局科学、合理、冬暖夏凉,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,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。 理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。 建于北宋末年,村人好读成风,崇尚“读朱子之节,服朱子之教,秉朱子之礼”,被文人学者赞为“理学渊源”。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“官厅”,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“天官上卿”,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、工部尚书余懋学的“尚书第”,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“司马第”,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“诒裕堂”,还有花园式的“云溪别墅”,园林式建筑“花厅”,颇具传奇色彩的“金家井”。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、飞檐戗角、“三雕”工艺精湛,布局科学、合理、冬暖夏凉,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,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。 理坑处于婺源县东北面的山旮旯里面,一条小路弯弯曲曲载着当地乡亲和外地游客进出。历史上,婺源也隶属于古徽州,理坑与黟县就隔着那道山。理坑的建筑等自然也就是徽派的建筑风格了。然而山这边的宏村、西递可谓开发的红红火火、甚至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。然而仔细对比起来,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与雅致。也就是这一点,吸引着一批一批的人一次一次的前去,寻找那种曾经的家园的感觉。 而且细细看来,与西递相比较,理坑买东西的少,务“正业”的多;西递小草稀,墙皮剥落的少。虽然理坑相对没有很好的街道格局,但是与周边山水的融合却比西递更高一筹(以前对风水有“一定研究”),在理坑,无论从水口的廊桥、村口的如同手臂的小山,背后的靠山,在远方的高山都让人感到是一片宝地,也许正是这种“护”使得理坑没有像西递那样遭受太多的外来的冲击,而避免了家园感觉的失去。整个村落最精致的就算是那条山溪和沿河的黛瓦灰墙、马头墙重重的建筑群了,山溪在当地称为“坑”,这也是理坑得“坑”的来历,而“理“字则是指理坑原来是“理源”顾名思义,理学渊源之地,素有“山中邹鲁“之美誉。山溪自东北向西南流动,水清澈而具有活力,但是从水流的速度、曲折性来看,似乎有点快和直……为了弥补这种缺憾,当地人于是作了一定“手脚”来“补拙”:在村口水去的地方,建了一座桥(风水意义上为水口了),在水口和村落中间的河床上,布了一些木条和石碣,以此似乎打算减缓水流的速度,从而达到水“含情默默,一步三回头”的纳气效果。